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這一回的Sawa報告書


在飛往日本關係的飛機上,往下看,看到底下海浪浪花片片,恰如繁星點點。
這樣子看海上,就好像平日仰頭看天上的星星一樣,原來,如上亦如下,如外亦如內。



親愛的老婆

前言
看完妳在高野山進入墓園的文字之後,我眼淚直流久久不能自己,謙卑真誠了悟圓融…...這都是妳,這我所深愛的女人。

看著妳,這一路上,很有意思…...如之前打電話所述SAWA週期又快到了。之前我感覺到,這一階段已在收尾......該是由我這位旁觀者做個總結,但這次的命題很大,是"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"。一直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寫這封信,因為千頭萬緒,有些觀念想法在我拙劣的文筆下,恐將語焉不詳難以表達,但懶惰如我還是盡力述說之。 以下皆以我的觀察想法表達,如充滿偏執妄言,姑且聽之無妨。


可能是過去累積的修行功力,也可能是我內在光明的臨在,我突然就坐了下來,那是一瞬間沒有經過頭腦的思考,就在滿是墓碑的路旁靜坐了下來......
「我還沒有悟到自己的本性,若現在就死掉的話,真是太可惜了!」

上山前夕,因緣而證相;奧之院前,因緣而續行。
一念回光明心見性者,當有深厚的緣分,輔以功基相佐,方得圓滿。

人所悟之理均不外乎那些,大抵相同。往往走到一段的盡頭,見到本來之貌,才發覺原來竟在不遠處。但如無行過前路,未經磨練,心易隨境而動搖;待修行功力深厚之後,方能超脫自如,不為塵境所動。

妳之前說過的不知修練得對不對。盲修瞎練的不安感,在一念回光明心見性時,均有了答案。

高野山真言宗源於密宗。修行真言密法的目的,就是在於發揚本有之清淨菩提心。初始教義為"即身成佛",也就是禪宗的"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"見性乃在參透自己的本貌。一般的修道者均重神通,或以求得自身利益福報為目標,置根本證體悟道不顧。

或因看出妳是如此的明心純粹,按摩南霸天才會覺得你應遠離諸友。但他所不知的,那都只是一種必經的旅途歷程。英雄跨過門檻後,並非回不去,而是外在依舊,己身已變。你一直處於蛻變之狀態, 因為你一直勇敢前進......即便處於修練不安狀態。

雖了脫生死,但對悟道渴求,觀此而入定,除暗遍明。路明後,方向定而續行。

我隔著橋,向空海上人的御廟頂禮,我知道從橋到御廟的距離,就是我跟自性的距離。這個當下,我沒有想要再往前進的企圖,我安在於現在的這個位置......
如果不是因為她的出現,我不會繼續往御廟前進,也就是我會停在我跟自性當下的距離裡。但因為陪伴她,所以,我踏上了御廟,走入了自性。或許,這個故事的結尾是這樣隱喻著我接下來的人生:我會因為陪伴別人進入本性,而進入本性裡。

一如既往,樵夫SAWA依舊謙卑真誠。掉的是鐵斧頭而不敢妄言拿金斧頭,也一如既往,福緣至,圓滿而成。

風吹百竅聲不同,百川終歸流大海。修法而不執於法,悟心而不失本來,與物相應,未被世俗法框住,心是自在的;妳也知道要走的路是自己的路,是條孤獨之路。

道常無為而無不為,帶著這一段旅程之果,往下一段旅程出發。

後記
想起以前遊戲常出現的三大結局,勇者聽到招喚,踏上屠魔旅程,歷盡千辛萬苦,最後與魔王決一死戰……每次結局抉擇,不知為何,我都會選最冷門的共存和平共處結局。

但每次看完共生結局後,又會將抉擇前的存檔叫出,試試體會每一種結局的醍醐味。

早期遊戲作品的共存,往往都傾向一種勝者烏托邦式的理想,90年代後帶有一點省思的台詞才出現, There must be a way to live peacefully together, even though I don't know now, but I will try any possibility.

所有的選擇,都不容易,尤其是共生共存。
所有的選擇都不是一種結局,而是另一種新的開始。
有朝一日,這些選擇也會成為美好結局的伏筆(緣)

語無倫次到了尾聲,該是做結尾的時候了,此時"哈姆雷特"的這一句話很好用

哈姆雷特Act 1, Scene 5: 天地之間有許多事情,是你的睿智所無法想像的。

但比起"哈姆雷特"的悲劇調性,我更喜歡同樣是悲劇開場,悲劇格局,但結局卻是喜劇的"暴風雨"

故請容許我任性地用"暴風雨"來做結尾

暴風雨 Act 5, Scene 1不久後我們有了空暇,我便可以簡簡單單地向您解答這種種的奇蹟,使您覺得這種種的發生未嘗不是可能的事。現在請高興起來,把什麼事都往好的方面著想。


愛妳的老公